環(huán)著沙漠看新疆丨從“兩漠夾一洲”到生態(tài)屏障 看莎車的“綠色答卷”

2025-06-18 14:40:45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木卡達司·買買吐遜

  “現(xiàn)在我們這好多年輕人拍婚紗照都不再去外地了,來莎車縣布古里沙漠照樣出片,你瞧,有綠洲、有沙漠,蔚藍的天空也照樣有!”6月17日,莎車縣林草局生態(tài)修護股干部阿依古麗·艾買爾指著遠處的風景,向“環(huán)著沙漠看新疆”大型全媒體采訪團記者介紹到。誰能想到,曾經黃沙漫天的布古里沙漠,如今竟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攝影勝地。而這背后,是一場持續(xù)數(shù)年的生態(tài)保衛(wèi)戰(zhàn)。

6月17日,“環(huán)著沙漠看新疆”大型全媒體采訪團車輛駛入莎車縣中水造林基地治沙亭。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木卡達司·買買吐遜攝

  走進莎車縣中水造林基地,道路兩側的林草防護帶上,胡楊、梭梭和沙棗樹枝繁葉茂,平坦寬闊的柏油路向布古里沙漠深處延展,莎車縣林草局項目辦副主任彭海軍指著一望無際的防護林帶感慨萬千,“沿著這條路再走三公里,就到英阿瓦提管委會闊納阿瓦提6村了,過去,這里還是‘一場風沙起,天地兩茫茫’的荒蕪之地,如今,胡楊挺立、梭梭成蔭,荒灘變綠洲,初步實現(xiàn)了‘種一片林、固一方沙、美一處景’的治理成效?!?/p>

  莎車縣東靠塔克拉瑪干沙漠,西連布古里沙漠,南部接山區(qū),面對“兩漠夾一洲”的嚴峻形勢,這里的治沙人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雙鎖邊”策略——于2016年,以種植胡楊、沙棗、紅柳、梭梭樹等生物治沙為主,營造1.2萬畝的防護林,完成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鎖邊;2024年,在布古里沙漠與綠洲交界處,開展0.44萬畝工程固沙,營造0.165萬畝防護林帶,自此實現(xiàn)了“雙鎖邊”。

  彭海軍告訴記者,“雙鎖邊”的實現(xiàn)為茫茫沙漠披上了綠裝,莎車縣的沙塵天氣也因此不斷減少,如今的林草防護帶甚至成為了野鴨子、沙蜥、黃羊等動物的棲息地。

莎車縣布古里沙漠航拍圖。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湯勇攝

  當動物們在這里筑巢安家,當新人選擇沙漠綠洲作為愛情見證,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環(huán)境的改善,更是生態(tài)價值的多元轉化。采訪團車輛行駛在G3012吐和高速公路上,道路一側大片光伏方陣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另一側生態(tài)防護林郁郁蔥蔥,煥發(fā)著勃勃生機。

  彭海軍表示,近年來,莎車縣結合本地實際,實施了更加全面有效的防沙治沙項目,推動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措施落實,完成治理任務104.56萬畝。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從2024年開始,對25萬畝沙地實施糧食產能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14.81萬畝,并鋪設滴灌管網,預計將于今年秋天,種植一些能夠改良土地的農作物。期待未來,莎車縣越來越多的沙地能夠變成耕地,成為我們的金地銀地?!贝藭r彭海軍口中的“金地銀地”,既是經濟價值的體現(xiàn),更是生態(tài)價值的升華。

  從“沙進人退”到“人進沙退”,再到如今的“沙里淘金”,莎車的實踐告訴我們:生態(tài)文明建設不是負擔,而是新的發(fā)展機遇。當25萬畝改良土地即將播下希望的種子,這片土地正在書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王榮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jingqueb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